2014年小高考应对策略
对于所有的高二学生来说,寒假过后很快就会迎来小高考。2014年的小高考《考试说明》有哪些考点变化?应该如何应对迎考?对以上广大考生关心的问题,本期周刊特别邀请了无锡市重点高中六个学科的老师帮助大家解读《考试说明》解析考点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复习备考的建议。
政治:注重基础 构建体系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王静娟【学科变化】
首先,2014年参加小高考的考生面临着教材的变化。其中《经济生活》涉及31个知识点《政治生活》涉及16个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涉及7个知识点的变化,或删或增或改。其次,2014年考生面临着考试说明考点的变化。
今年“考试说明”共对21个考点进行了修改。新增“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两个考点。删除“消费结构”等2个考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2个考点的能级要求。降低了“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等3个考点的能级要求。今年的考试说明是依据了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和新教材的变化做出的修订。
【复习建议】(一)全面夯实知识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分析近几年试题就可以发现,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的考核,总体难度不大,达C较容易。因此,要依据考试说明,各个考点逐一过关,夯实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四个要求,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二)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小高考试题中有百分之三十是中等难度和较难题,注重考查知识的活学活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题型联系时事和生活实际,体现时代性,往往不只是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考生如果仅限于背熟考点,就很难作答,所以达A很不容易。学生复习时应整合学科内相关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政治生活》可以按“主体”分类整合:党、政府、公民等。再如可以从哲学角度去思考经济和政治现象等等。
(三)在解题中训练规范、提升解题能力
小高考中考生失分有几个原因:考点掌握不熟,知识体系把握不清,三本教材几大板块混淆,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不规范等等。因此,考前复习除了记忆、理解知识点以外,还要加强审题能力和答题规范的培养。一般的设问在材料中均能找到相关信息,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概括出相应信息,并结合当前时事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规范答题即可。
历史: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盛德新 【学科变化】
2014年历史“小高考”《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在总体保持稳定基础上略有微调。主要变化有:
1.命题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适度测试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其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与评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与人文素养。与往年相比,这一大变化应当引起一定重视。
2.测试内容和要求:测试内容几乎没有变化。测试要求增减大致相当,删除8处,新增6处,调整表述用语10处,而且多为调高测试能级,因此,预计今年试题难度将比去年略有提高。
【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江苏历史“小高考”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在复习中应当:紧扣考纲,明确考点,梳理知识;理清头绪,在理解基础上反复记忆;熟练掌握基本史实、基本概念、重要结论;在全面复习基础上,抓住主干知识。
2.提升运用能力。江苏历史“小高考”并非简单的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更多的是测试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应用能力,如:史料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正确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在复习中,必须把提升运用能力作为重点,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复习中,避免单纯死记硬背。
3.把握复习节奏。到“小高考”前,至少应当进行三轮系统复习,寒假期间一轮,下学期两轮。建议复习以单元、模块为单位,做到“段段清”,并及时检测,训练题的难度应当难易适中。根据《考试说明》中考查内容的比例,复习应当以政治史、经济史为重点,兼顾思想文化史的内容;以中外近、现代史为重点,兼顾其它考查内容。
4. 提高解题能力。江苏历史“小高考”历来重视“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创设和运用,在试题中往往呈现大量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图表等。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审清题目要求,如题目涉及的时间、空间、内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表述的准确性等。
盛德新 中学高级教师,辅仁高中高二历史备课组长。从教27年,长期担任高二、高三历史教学,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教学和备考指导经验。
地理:查漏补缺 灵活变通
无锡辅仁高级中学 杨剑武 【学科变化】
1.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对“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表述由“能够探究、评价地理问题,并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调整为“能够探究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行评价”。 使表述更加精炼和准确,思维量加大,能力要求提高。
2.测试内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由“了解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主要特点”调整为“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地表形态的变化,增加了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自然灾害,“简述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中“简述”调整为“说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删除“以及在此过程中”;城市的空间结构,“结合实例,说明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中“说明”调整为“分析”,表述更精炼,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并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自然灾害成因及防治。
3.“典型题示例”:由31道题减为29题。以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为主,更新了几乎一半的题目,新的题目多和最新的时政热点相结合,且多以“一图多题”的题型出现,难度略有增加。
【复习建议】
一、回归教材,查漏补缺:教材是最重要的学材,也是试题最基本的素材,大多数试题都是教材内容的组合、加工和发展,也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拓展知识应用的“基点”。考前回归教材主要是:夯实基础知识,熟记概念、落实细节,弄清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抓牢主干内容,理解比较各种图表,突破拓展应用。
二、精讲精练,灵活变通:利用图表、知识脉络体系、PPT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间的因果关系,举一反三,强化解题中的“通性通法”,尤其要重视材料题和图表题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变通,学会提取素材并应用素材组织答题。三、纠错过关,有分必争:从历年的阅卷中发现,学生在考试中不该失分现象较为严重。建立纠错本,分类收集错题,并用剪贴法来节省时间,考前集中纠错,反复回顾,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科学性,有效降低失误,并对经常出现的“过失”变得敏感。
杨剑武 无锡辅仁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长,无锡市地理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物理:强化记忆 多练典型
无锡市第一中学 高亚成【学科变化】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与2013年相比,《说明》具体内容没有变化,依然保持《物理1》《物理2》必修部分42个考查点,其中26个A级要求、7个B级要求、5个C级要求、4个a级考查要求。《选修1-1》部分18个考查点,全是A级要求;《选修3-1》部分17个考查点,16个A级要求,一个B级要求。关于命题指导思想中,对命题的要求增加了“渗透物理学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复习建议】
1、从《说明》出发,对每一个考点逐一过关,精选习题,讲练到位。尤其是选修1-1模块虽然都是A级要求,约占全卷的20%,但是学生往往对电磁学的知识比较生疏,学得不够扎实,所以复习时不能忽视,例如用“左手定则”分析电子的洛伦兹力的方向,很多同学经常犯错误。
2、实验考察历来是中国学生的弱点,纸上谈兵的多真正动手做的很少,解题时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复习中,最好把几个实验集中做一遍,当然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对照相应的实验题,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3、学业水平考试中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比较少,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强化记忆。如关于“同步卫星”问题,比较难懂,可以记住四点:
(1)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2)周期、角速度与地球自转周期(周期T=23时56分4秒)、角速度相同;
(3)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上;
(4)距离地心的距离一定:h=4.225×10^4km;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6×10^4km(具体数据不用记)
4、考题中的重点在力学部分,典型题要多练。如牛顿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与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的综合等。
5、从今年对命题的要求中增加的“渗透物理学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来看,在试题中会涉及到物理学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内容,关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变化,但不会增大题目的难度。
高亚成 中学高级教师、市区学
科带头人。多年从事成志班教学,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无锡市区学科带头人。2008年,获无锡市物理创新大赛一等奖,2013年荣获江苏省物理名师赛一等奖。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