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786098wkcx_edu@126.comQQ

WenKeChuangXin

师大社转型发展六模式

发布时间:2013-08-14 10:23     发布人:文科创新编辑部

本期头版以《师 大社以集约融合寻变身》为题,报道了师大社群体在产业变革、融合发展下的道路选择和多元拓展。在这些宏观的发展路线之下,师大社在具体运营中体现出来的改 革举措、创新做法也体现了这个群体的很多特质,在此本版特别通过案例形式,对师大社乃至整个出版业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加以呈现,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展示师 大社的发展动态。

分社制如何运作?

目前,华东师大出版社共设9个分社,每个分社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独立的财权、人权和选题权,是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从策划、编辑到销售实行一体化基础上的责任制。

总社和分社之间的关系,有点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然基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永远存在着各种微妙的博弈。譬如,用人权、选题权、分配权,是总社统一调控, 还是全部放到分社去?权力收得太紧,无法充分调动起分社的积极性;权力放得过宽,就有可能无法实现总社的宏观调控。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选题。无一例外,总 社只能给分社下销售额和利润的指标,对于分社而言,可能就是有市场潜力的选题都会去做,但对总社来说,还有一个选题方向的问题。

对此,华东师大社董事长朱杰人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选任的分社社长是不是一个具有全局观的人,“因为我们任用了有大局观的人才,所以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 是不存在的”。虽然华东师大社将三方面的权力基本下放到了分社,但同时有一个创新的总监制度在协调总社与分社之间、分社与分社之间的关系。在总社层面,华 东师大社设立了策划、编务、印务、市场、行政、财务、新媒体等几位总监,由社领导兼职。总监的职能就是协调、指导和监督。就选题而言,分社的选题论证都要 求总监参加,总监有很高的权重,其意见分社一般都会尊重,但是如果分社坚持要做,总监也会尊重。无论如何,总社对分社的最终考核,主要就是分社能否达成年 初定好的指标。

在华东师大社的改革方案 中,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也是一大亮点。很多改制后的出版社其实是强化了提成制,而华东师大社却改变了原来的分配方法和激励机制,不搞创利提成和效益提成, 而是为每个员工定岗定薪。全社按工种划分为四个序列,管理类、行政后勤类、编辑类和市场类,每个序列又有若干层次上的岗位,每个岗位定级;同时,设有足够 可供个人发挥的空间,完成工作拿基数薪酬,上不封顶。

人才队伍如何建设?

为适应文化产业对企业的要求,广西师大社确立“人才是企业源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力量倍增器”的观念,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制度,努力锻造学习型企业的同时,还注重塑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

一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建立完善的适应出版社发展的人才管理制度体系。广西师大社转企改制之后,进入了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跨媒体的集团化发展 阶段,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一方面加大内部人才的选聘力度,推行全员竞聘上岗,一些具有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人才走上了中层 干部岗位,优化了中层干部的年龄、学历、职业资格结构;另一方面,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加大了外部人才招聘的力度。经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版社形成了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工作实绩成为考核员工的根本标准;企业向精细化要效益,向制度化要保障,建立了比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二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保障人才供给。为了顺应出版社集团化的发展,该社根据长中短期战略发展目标和执行情况、项目实施整体推进情况、市场表现、多元化 发展趋势等,制定了出版社人力资源长中短期规划,按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等三支队伍成长的规律,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 为出版社集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规划和实施,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出版人才队伍。该社先后制定了《未来发展人才培养战略方案》、《长中短期人才培养方案》及《员工培训体系 管理办法》等:在出版社未来发展人才培养战略方案当中,提出了实施人才复制计划和实施“人才孵化”计划,确保出版社员工定期获得教育培训机会。同时,结合 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出版社对人才采用两种培养模式,一是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系统轮岗工作+不同部门挂职锻炼+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 种培养方式相结合),二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业务、技术领域内轮岗+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内部导师培养)。

精品如何打造?

陕西师大总社以“学界赞赏、社会公认”为标准,瞄准最高学术文化成果,制订实施重点出版规划,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的方式,实施大项目 带动,狠抓精品战略,抢抓地域特色资源,加大地域文化学术出版力度。该社按照可行性、先导性、重大性原则,科学谋划、超前储备大项目,实施统一储备、集中 评审、优先培育的大项目库管理,入库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总社发展规划和产品布局,设计合理,能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具备实施的基本条件,项目具有 关键性或示范性,能有效促进总社经营。总社在资源、资金配置方面,向入库项目倾斜。入库项目在总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项目申报、资金配套等方面给予优先 安排。

2013年,总社精品战略成效更加 显著。在2011年、2012年连续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后,又有《红色延安口述·历史》、《中华茶史·唐代卷》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西安碑林全 集》、《标准汉字教学及智能测评系统(海外版)》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增补项目。至此,陕西师大社7个项目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四 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守望家园——陕西农民护宝纪实》获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资助;《阅读织物上的历史——中华嫁衣文化调查》荣获第四届中华 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诗说中国》、《秦直道》等7个项目获得陕西出版资金资助。与此同时,总社的8种期刊逆势上扬,订数全面增长。

传统优势如何创新加强?

在产业形势多变的环境下,华中师大社注重创新机制,推进优势板块跨越式发展。该社的教辅图书在基础教育界口碑良好,市场份额稳固,一直保持良性增长态 势。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该社2012年挂牌成立“华大鸿图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营教辅图书研发与市场推广,公司属子公司性质,拥有充分的经营 自主权,运营以来发展迅速,规模已实现成倍增长。2013年,该社畅销20年的教辅品牌“重难点手册”完成了成功改版。针对是否有必要打破固有形式这一问 题,一直有不同的意见。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周密的选题设计,该社认为不断创新是保持品牌活力的源泉,进而对产品的各方面进行了较大力度的调整。新版推出 以来,市场反映良好,销量较之前几年有明显提升。

近几年来,华中师大社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态势,两个效益的提升初见成效。2013年初,华中师大社专门成立学术出版中心,以便更多地推出精品力作,提升 学界影响力。近几年来,该社推出的《张舜徽集》(22卷)、《钱基博集》(20卷)等规模宏大,在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评选中获得了肯定。华中师大社还在运 作《章开沅文集》、《韦卓民全集》等大型出版项目,将进一步凸显出其在文史类学术出版领域的品牌特色。

数字出版如何拓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为加快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升级转型的步伐,成立专门的部门——数字出版中心,2013年初又组建了北京京师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3年,北师大出版集团成为国家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北京京师数媒科技有限公司将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向内容运营商和内容服务商的转变,重构和 延长出版产业链,探索、建立适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数字出版模式。

在数字出版资源与平台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图书资源库,目前图书资源近6000册、素材图片7000多幅、知识条目6000余条,为集团的数字产品授权、数字产品开发、按需印刷和优势资源的再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数字内容营销推广方面,手机阅读与数字阅读业务有所突破。电子图书《白蛇传说》通过Wap手机阅读首页首发、移动阅读客户端首页封面推荐、独播剧场推 荐、移动彩信好书推荐以及移动新书速递包月专区等途径进行推广,初次尝试探索电子书销售的盈利模式,一举获得成功。目前,已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 信、京东网、当当网、淘花网等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合作关系,现阶段在销电子书约200多种,电子书的收益2013年预计将超过150万元。

为延伸数字出版产业链,出版集团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成立数字印刷示范基地,形成一体化的按需印刷流水生产线,建成了符合数字资源的保存与管理、检索 查询和统计分析的数字印刷管理平台,大幅降低了印制成本。同时,积极开展按需印刷业务,与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数十家单位建立了实质性的 业务合作关系,正在成为国内主流出版社的图书数字资源集成和储备中心。2012年,采用全绿色环保喷墨数字印刷的《高中历史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荣获“绿 色印品大奖”,是全国10个获奖产品中唯一一个数字印刷产品。2013年,在扩大按需印刷业务的同时,引入新的出版模式——复合型的按需出版,以资源化、 平台化、网络化为目标,以求将出版集团建设成为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数字资源提供商以及学习服务提供商,探索并建立具有北师大特色的数字出版模式。

发展思路如何确立?

西南师大社将自身特点与产业大势综合考虑,设立科学发展思路,以求通过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拓展发展空间。一是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带动精品力 作的出版:狠抓国家出版基金、古籍整理、“十二五”规划等出版项目及省市公益出版基金项目。二是以教材建设为中心,打牢主业之基础:以教育出版为主,形成 高校教材、基础教育教材、教师教育读物及中小学教辅读物等产品体系,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丰富课程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三是以艺术图 书为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西南师大社艺术教材出版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将继续做大做强该板块,使特色化、专业化更加突出。四是以数字出版为创新,加快 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型:该社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商业化的发展模式正在推进,很快会成为新的增长点。五是以多产经营促发展,保障主业不偏航:围绕主业 开展多产经营,延伸产业链。

文章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