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786098wkcx_edu@126.comQQ

WenKeChuangXin

中国品格研究中心在京揭牌成立 专家学者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发布时间:2024-10-14 18:21     发布人:编辑部

2021-04-06 15:13新华网官方账号

春风拂面,玉兰花开,大地一派盎然生机。4月1日,“中国品格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铸中国品格 担时代大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研讨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来自国内教育界、出版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中国品格研究中心的成立,并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品格研究中心在京揭牌

校企联合担当 助推立德铸魂

“我们之所以要成立中国品格研究中心,就是要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方面的指示精神。”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玉泉教授在揭牌仪式上致辞时说。

刘玉泉教授致辞

中国品格研究中心是西北师范大学校级科研平台,设立在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由该校与文科创新(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共建。该中心成立后,将集学术研究、产品研发、教材出版为一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思想、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传承的校园路径。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玉泉教授,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立国和中国品格研究中心主任严文科一起为中心揭牌。

自2017年起,由文科创新(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严文科主编、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品格·中/小学生读本》《中国品格·中华传统文化教材》问世以来,在教育界、出版界、文化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尤其受到了一线中小学老师、在校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为了进一步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和相关教材的研发、出版,有关方面决定依托西北师范大学这所百年学府,成立中国品格研究中心。

据介绍,西北师范大学聘请《中国品格》系列教材主编严文科担任中国品格研究中心主任,旨在充分利用《中国品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进行学理和内容上的研究,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材优化、师资培养展开研发。

厚植文化根脉 立德引领传承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事业方兴未艾,国内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设立“国学院”“童蒙文化研究中心”等专业科研平台,聚焦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国内众多教育出版机构与专家学者联姻,共同研发、编写和出版了为数众多、质量上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在全国各地进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热潮中,育人效果明显,成绩斐然,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调查研究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碎片化倾向严重、表演化色彩浓厚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严重忽略了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功能。

2017年《中国品格·中/小学生读本》首次在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随后又出版了《中国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

《中国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

有关专家在研讨时认为,“中国品格”这个概念进入社会视野,其既独具“中国”标识,“品格”又体现了传统美德和人格追求,因此一经面世,就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文化作为包含着价值取向、思维导向、审美趣味三个核心元素在内的行为模式和指导行为的模式,既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又是塑造人们性格与个性的社会承载物。中华优秀文化一定会体现在国民性格上,中国品格就是最铿锵有力的表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肖川教授说。

“《中国品格》的每一本书中都有一些典范人物、典范故事,课程设置的都非常清晰、合理,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人民政协报李荣锋主编说。

“《中国品格》秉承着一诵、二读、三悟、四省的基本理念。符合儿童和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符合儿童心理学发展的规律,符合大脑学习的规律,不仅有利于儿童品格的塑造,而且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王亚鹏教授说。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中国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读本》;《基于“中国品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入选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国品格》进入了数百万中小学师生的课堂。

2020年11月,《中国品格》简明版列入中宣部对外交流项目,标志着《中国品格》开始从国内传播走向国际传播。

杨立国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品格》已经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事业中独树一帜的品牌。”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立国在研讨会上发言时说。

文化传承寻根 立德育心树人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已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读本和教材是学生和教师据以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材料,是阅读和教学的主要媒介和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有专家认为,不仅在广大的县域中小学校,甚至在大中城市的中小学,能够担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师资严重缺乏。因此,在当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过程中,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地方课程的开设,无疑都要依托高质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和教材进行。

专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和教材的编撰,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的重中之重。而编撰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的深度和高度、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学生学习中认知规律的把握等,都是能否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非常关键的问题。

严文科致辞

“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科学、系统、准确地汲取出符合新时代根魂工程需要的育人精髓。”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品格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品格》主编严文科说,“我们以中国品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之根,以中华民族广为推崇的德目为枝干,构建了一套“中国品格”的模型,从整体设计到具体内容规划,按学生的认知年龄逐步推进中国品格的养成内容。”

程连升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程连升教授认为,目前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让孩子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品格入手最符合立德树人的目标。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过程中,以中国品格为切入点,真的是在浇根育心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工作。”教育部社科中心朱喜坤研究员说。

据悉,河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出版机构已就《中国品格》在当地的出版发行工作与相关单位达成合作协议,《中国品格》正在进入全国更多的中小学校园。

这次研讨会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品格研究中心、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童蒙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出版人、发行人共约4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篇文章转自新华网:https://new.qq.com/rain/a/20210406A07U5O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