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格故事-郭老师讲故事
主讲人:郭 海 军
- 太原十六中高级语文教师,太原市高水平骨干教师,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推广,近年来在各地做师德、文学,写作、廉政等各类讲座数百场。代表作《师道佛心》、《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等。主编《人文太原》《中国品格》等各类图书几十种。
故事梗概
01
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地方官。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02
欧阳修一天天地长大,快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郑氏看到屋前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何不用这些荻草秆做笔教儿子在地上练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儿子练起来。欧阳修学着母亲的姿势,在地上一笔一画地反复练习,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读写,积累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
03
欧阳修的父亲生前在道州、泰州一带做官时,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深受百姓爱戴。去世时,当地百姓给他披麻戴孝,痛哭不已。欧阳修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将他父亲为官的事迹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身为地方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能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判处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救济贫困百姓。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块地。
04
她还告诫儿子说:“做人要有一颗孝心,学会尊老爱幼,才是一个人的美德。”母亲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的脑海里,影响着他的一生。